《大明:最穷县令,老朱气炸了!》小说介绍
主人公是苏牧朱元璋的小说《大明:最穷县令,老朱气炸了!》,真的是良心作品,强烈推荐。故事简介:不过,朱元璋还是暗暗告诉自己,应该没有这么离谱,出声问道,“那兄台,县令一般在什么地方办公?”……
网友醉生梦死推荐理由
大明:最穷县令,老朱气炸了!这是一本及其优秀的一部作品!无论是从作者俺村俺最帅的文笔还是人物设定,剧情设定,都及具有现实感,真正的能够让读者代入进去,实在是上乘之作!五星好评!
《大明:最穷县令,老朱气炸了!》小说试读
第18章
朱元璋被奇异的牌匾搞的傻眼,莫非此地琉璃都这么的不值钱?
朱元璋深吸一口气,对老人说道,“老丈,大黄村......看这牌匾,也是气象非凡,莫非也与凤阳县有些干系吗?”
而老头一听,这次终于露出了笑容,“那是......里边的门道可多了,招商引资,知道不?”
“算了,你们这些外乡来的山炮,说了你们也不懂。”
老头开始上下打量朱元璋,
马皇后见状,忙道,“老丈,我等与凤阳县令苏大人谈完生意,待到赶路出来,天色已经黑了,烦请老丈......”
马皇后一面说着,一面又要从怀中取金银来。
不过这次老头一听,顿时两只眼睛瞪的如铜铃一般大,死死盯着朱元璋。
这次老头直接两手把住朱元璋的身躯,上上下下的就打量了起来。
老头就露出了震惊之色,望着朱元璋懵逼的说道,“老庚啊,你见过县令大人本人啊?”
老头一下激动起来,连忙就拉着朱元璋的胳膊,往牌匾的方向拽了过去——牌匾是门楼形状,正是通向门楼之中。
“啥也别说了啊老庚,既然你见过了苏大人,不是,既然你来了我们大黄村,那就是咱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了。”
这农家老头突然之间的转变,搞得朱元璋也是一阵懵逼。
这咋一提起狗县令,这老人家就变得这么热情?
区区一个县令,这也太受百姓拥戴了吧???
脸色越来越难看,但朱元璋还是按着投宿计划跟着这老人走进了村庄。
很快......
让朱元璋吃惊的一幕出现了。
这村庄竟然也有好几座高层楼房!
以及最让人吃惊的。
给自己带路入村的这老人,家里住的就是四层楼房!
就在朱元璋一行人暗暗震惊的同时,老头领着众人进入了楼房一楼的客堂。
接着一声招呼,
很快,两名童子就奉茶上来了。
这场面,朱元璋几乎以为自己进了那座香火鼎盛的名山道观。
“老丈,你这家中,挺轩敞啊。”
尽管是入夜十分,但客堂里灯火竟也十分明亮,显然老头家用的蜡烛也不便宜。
只见老头一笑,
哈哈一声,说道,“老庚你这就见识少了。咱们这大黄村里啊,我这样的,也就排个中等。”
老人说着说着,突然叹了口气。
朱元璋见状心中一动。
“老人家,可是有什么烦恼么?”
朱元璋这么说着,接着就见老人摆了摆手,愁闷的道,
“可不是么,我一个庄户人家,也没啥文化,因此家中只有老四识文断字,如今,也就只有一家工厂,当然算不得富裕了。”
“可咱村别户人家,那就不同了,家里识字的小子都去凤阳县培训了,如今一家子人开五六间工厂,都不算多啦......水泥厂,纺布厂,啥都有呐。”
“自家就一个儿子成器的,你说老头子我咋能不愁呢?唉,不过儿孙自有儿孙福,也就随他们去咯。”
老头说着说着也露出释怀的笑容来,显然对于眼下的生活,已经很满意,很感到平静了。
但朱元璋就不淡定了。
要知道一栋四层楼宇,这是即便在南京府,也是造价极高,最少也要四品以上的官宦人家,才造的起的!
“老头子我姓黄,我们这村大半都姓黄。要是从前啊,那也是多少代人,祖祖辈辈的庄稼人,可如今居然也能富裕起来,真是造化了。”
老人出神的感慨起来。
朱元璋想起了凤阳县的情景,按这黄老头的描述,这里的“工厂”多半也就是凤阳县那种了。
思索了一下,朱元璋又道,“这工厂开工,要有人有财,既然大黄村基本都是农户,当初又是如何起步的呢?”
“起步啊?自然是靠‘招商引资’了。村子里自己招募有钱的富户来办工厂,不过人家大户,那万贯的家资也都不是天上掉的,轻易也不肯来,因此咱们也得出力啊。”
“眼下村里的工厂,倒也并不都是咱自己办的,乃是咱们村的年轻小子们到凤阳县去‘培训’过了,学了手艺,再跟附近的富户们合办的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
朱元璋双眼睁大,露出恍然之色。
难怪一个小村子,能变得如此气象。
这些工厂的确能赚银子,自己眼下也是不太怀疑了,但这些工厂最初是如何创建的呢?原来就是跟凤阳县那个苏牧一样,搞的是同一套玩意。
自个出手艺,再与大户人家合办!
不过这事想想,肯定也不简单,一个荒郊野地里的村子哪来这许多手艺人?
这些大户,如何相信办这“工厂”有利可图,还肯与这村里的手艺人合办?
多半是苏牧的功劳了。
话又说回来,自己手中这些琉璃,其实要价十万两,似乎也不算过分了,毕竟是苏牧独家供货么。
这么想着,
朱元璋点点头,忍不住微笑道,“原来村里的工厂是合办,那就说的通了。”
“不过濠州这边自古贫穷,不知都是哪里的大户在投钱?”
这事上,朱元璋还蛮感兴趣的。
既然这工厂有利可图,那朝廷何不也来掺和一手呢?
既能让农户致富,也能给府库增加岁入,届时又可以办更多的事了。
不过黄老头一听,却是一本正经的答道,“这事呢,说来是‘招商引资’”
“村里大伙原先计划,是照着凤阳县来。”
“不过大户哪有那么好找?其实啊,这都是凤阳县的商会投钱搞的。”
“凤阳县商会??”
朱元璋一听,就愣住了,
“原来又是苏大人主持,看来这凤阳县令,还真是个为百姓办事的大清官。”
黄老头突然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,“就跟老哥你说的,这地方毕竟是黄州府境内,不归苏大人管,所以虽然咱都跟凤阳县的商会有关系,可也没直接有关系。”
“其实呢,主要是凤阳县商会的‘下属基金’,在咱这投钱,入股了各处工厂,咱这才慢慢把买卖都做起来的。”
“黄老哥,这‘下属基金’又是何意?”
网友为你鎻心点评:故事情节引人入胜,人物描述细腻有神,思路清晰,构思巧妙,让人看起来畅快淋漓,欲罢不能。